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典委员会主办的国家药品标准专业化权威刊物,是一部重点围绕国内外药品标准领域进行报道和交流的学术性期刊。为宣传、贯彻、实施药品标准化、为推动药品标准发展、促进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国家药典委员会

出版部门: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365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22/R

邮发代号: 2-50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药品标准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药品标准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国家药典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9-3656
  • 国内刊号:11-4422/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期刊荣誉: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介绍

  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典委员会主办的国家药品标准专业化权威刊物,是一部重点围绕国内外药品标准领域进行报道和交流的学术性期刊。为宣传、贯彻、实施药品标准化、为推动药品标准发展、促进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刊栏目设置
药典沿革、辅料与包装、标准论坛、方法学研究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社征稿要求

  1.1 来稿请附盖有单位公章的单位介绍信及第一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并声明未一稿两投。

  1.2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来稿力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句通顺准确,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论著文稿一般勿超过5 000字(包括中文摘要、关键词、图表及参考文献);综述文稿一般勿超过8 0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

  1.3 文稿要求:电脑打印稿、电子稿各一份。电脑打印稿,应由作者审阅无误后方可投寄(纸质稿寄编辑部;电子稿发至邮箱)。文稿尽量减少层次,最多不宜超过3层,层次排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示:“1”,“1.1”,“1.1.1”。

  1.4 题目:应简明、确切,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用副题,不超过30字。论著、综述、标准论坛、方法学研究、辅料与包装、标准与临床等文稿须有与中文题目一致的英文题目,字母一律大写。

  1.5 作者及作者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不宜超过8人,作者下方在圆括号内写明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并用空一格间隔开;作者的工作单位不同时在姓名右上角和工作单位左上角用“1”或……等序号注明。在英文题目中,作者姓名采用汉语拼音,姓和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双名和复姓间连号。

  1.6 摘要和关键词:论著、方法学研究、标准与临床等类文稿,请附中英文摘要,中文一般不超过200字。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摘要请采用结构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的目的、缘由、范围和重要性等。(2)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材料、方法、条件、程序等。(3)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数据、效果、性能等。(4)结论:简要结果分析、比较、评价、应用建议等。 中英文关键词一般2~6个,放在摘要之后,应从文题、摘要中选取与正文中心问题有关的必要词,可参阅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的《汉语主题词表》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英文关键词应与最近一年的(MeSH)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著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MeSHAALL)相一致。各关键词之间空一格间隔开。

  1.7 中文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和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为准。国外新药名称用国际非专利药品名(INN),试剂和主要仪器应注明来源和规格;动物应注明品种、来源、合格证、性别、体重。

  1.8 表和图:力求少而精,凡用文字能够说明的问题,尽量不用表和图,而用三道线表。表和图要有序号,图中线、文字、数码务求清晰。

  1.9 数字:作为量词(包括比率、时间等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习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只能用汉字,如应写成:十二指肠、三叉神经、十滴水、二倍体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六;夏历和中国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如正月初五、丙寅年十月十五日等。不定量词一律用汉字,如任何一个病人、3 d为一个疗程等。试验应写出病人数、动物数或观察数(n)。结果最好写出测量值,勿只写%。平均数皆应伴以标准差(s),不用标准误(SE)。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数字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例如:增加1倍,减少四分之一或减少25%。数字使用千分空即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分成一组,组间留一空隙,但不得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例如:1000可写成1 000,3200~4800可写成3 200~4 800,1.06314可写成1.063 14,0.9995可写成0.999 5。年份应写出全数不得省略,例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1990-1997年不能写作1990年~97年。避免使用因时间推移而被误解的词,例如:“今年”、“上月”等,而应采用具体日期(月日宜采用两位数)。 有效数字:实验测得的数据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确度。任何一个数据只允许最后一位数字有误差,前面的数字不应有误差。在一组中的 ,应考虑到个体差异,一般以s的1/3来确定位数,例如4 219.8g±s477.3g,s的1/3超过100 g,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故应写成4.2 kg±s0.4 kg;又如7.7 cm±s0.21 cm,s的1/3为0.07 cm,达小数点后第二位,因此平均数也应写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即7.70 cm±s0.21 cm。末尾数字小于5则舍,大于5则进,若恰等于5,则前一位数遇奇数则进,逢偶数(包括“0”)则舍。显著性结果以三档表示,即:P<0.05,#P<0.01,△P<0.001。

  1.10 计量单位及符号: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①组合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剂量,其常用法定单位为“mg?kg-1?d-1”或“mg/(kg?d)”,不能再表示为“mg/kg/d”,“mg?kg-1/d”,“每日mg?kg-1”或每千克mg?d-1等。血压的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与kPa的核算系数(1 mmHg=0.133 kPa)。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4 ng/L±18.2 ng/L”可以写作“(75.4±18.2) μg?L-1。”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当表示变动范围时,范围号(~)前后两数值中的%或10n、10-n均应同时写出不能省略前者只写后者,如3.0%~5.0%不能写成3~5%,(4.0~5.5)×1012不能写成4.0~5.5×1012等。②习用的各类百分浓度(v/v,w/v,w/w)及其单位g/dl(g%),mg/dl(mg%),ml%(vol%);当量浓度(N)及其单位N(Eq/L),mEq/L,μEq/L;克分子浓度及其单位M,mM,μM;以及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pphm,ppb等均应停用,改用相应的法定单位表示,如1MH2SO4应改为1 mol/LH2SO4,1NH2SO4应改为0.5 mol/LH2SO4等。③元素、离子或基团的化合价应标在右上角,且应数字在前,表示正负化合价或阴阳离子的“+”“-”在后,如Mg2+(不用Mg++,mg+2,PO3-4不用PO-34,PO---4)等。上下标、幂指数等均应使用较主符号小一号的字母,手写时与主符号位于同一格内。④年龄和体重均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 )表示,按体重计算的药物应以“g(mg)?kd-1?d-1”或“g(mg)/(kd?d)”表示。 国际代号与缩写文中尽可能采用国际代号与缩写,例如1秒写为1 s,2分钟写为2 min,3小时写为3 h,4天写为4 d,雌性♀,雄性♂,国际单位IU(用于表示酶活力的国际单位U,不用IU;表示药物含量的单位用u,不用IU),概率P(不是p),均数用小斜x(不是x或X),紫外UV,质量用小斜m,容量用V(不用vol),百分数用%。尽量把1×10-3 g与5×10-6 g之类改成1 mg与05 μg。Hr改成h,重量习用单位r改成μg,长度习用单位μ改成μm。 单位符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如每天不写每d,单独三天可写3 d,但每天8 mg可写8 mg?d-1,第五天到第八天可写第5~8天;在叙述句中,可不用代号而用汉字。

  1.1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应按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


期刊引用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发文量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往期文章
  • 红霉素软膏致病菌检验方法的研究

    在红霉素软膏微生物限度检验中,本文通过在供试品中加入适量的十四烷酸异丙酯将其基质凡士林溶解后,加入适量灭菌生理盐水振摇,提取后,取水层微孔滤膜过滤,再用适量灭菌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除去红霉素的抑菌活性,使之检出供试品中污染的致病菌.试验进行数次,均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陈国琪;于天凤 刊期: 2003- 02

  •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药成方制剂显微特征摘录

    (上接第1期21页)全草类叶肉组织中散有细小草酸钙针晶.………广藿香......

    作者:赵惠萍;范力力;杜小伟 刊期: 2001- 02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修订)颁布条件

    ......

    作者: 刊期: 2009- 01

  • HPLC法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苯扎溴铵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氯霉素滴眼液中苯扎溴铵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苯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5.5)-乙腈(40∶60);检测波长220nm;流量1.2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苯扎溴铵在0.0304~1.21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检测限为3.45ng,定量限为6.9ng;平均回......

    作者:陈国旗;王静;易大为 刊期: 2014- 02

  • 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紫花地丁中的槲皮素、芹莱素、木犀草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C18柱(5um,4.6mm250m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350nm.结果:槲皮素、芹莱素和木犀草素色谱分离良好,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槲......

    作者:孟繁姝;刘权友;高东立;姚永顺 刊期: 2011- 01

  • 注射用唑来膦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建立注射用唑来膦酸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ⅪE、ⅪF进行实验和结果判断.结果:注射用唑来磷酸细菌内毒素量均小于12.5EU/mg.结论:本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定为:取本品,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附录ⅪE检查,每1mg含细菌内毒素的量应小于12.5EU.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家兔法作为日常检测注射用唑来磷酸的热原检查.......

    作者:武少馨;王凤茹;韩文华 刊期: 2006- 05

  • ICP-AES法测定大豆磷脂粉的磷含量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大豆磷脂粉中磷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高氯酸及硝酸消解后进行ICP-AES测定.结果:在0~100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精密度(RSD)为0.97%,样品的加样回收率在98~102%之间,磷的检出限为34.3μg·L-1.结论:本方法可简单快速地测定大豆磷脂粉中磷的含量,灵敏度好、准确性高.......

    作者:叶小敏;田颂九 刊期: 2008- 06

  • 三种中成药中铅镉砷汞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三种中成药(京制咳嗽痰喘丸、活胃散、耳聋左慈丸)中铅、镉、砷、汞残留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汞含量.结果:铅的回收率在107.4%~111.8%,镉的回收率在82.8%~97.5%,砷的回收率在89.0%~94.5%,汞的回收率在102.58%~129.9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准确度和精密度高.......

    作者:任睿;罗卓雅;金红宇 刊期: 2006- 0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潘立酮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潘立酮片的含量.方法:采用SPHERI一5RP一18(2204.6mm5um)色谱柱,甲醇一水一三乙胺(60:40:0.5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3)为流动相,醋酸氯已定为内标,285nm为检测波长.结果:线性范围为6~60μg·ml-1.在此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48%(n=6).结论:本法简便、准......

    作者:闫花丽;成斌 刊期: 2002- 04

  • 阿莫西林胶囊溶出度的测定中自身对照液的影响研究

    目的:使自身对照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溶出度的方法更加合理准确.方法:自身对照采用不同稀释步骤测定溶出度进行比较.结果:稀释步骤影响溶出度的测定.结论:方法更加准确,合理.......

    作者:孙国红;陈伟;刘虹 刊期: 2004- 05